咨询热线

400-966-596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共享机制下高校大型仪器机时指标定位与应用研究

共享机制下高校大型仪器机时指标定位与应用研究

更新时间:2024-06-25      点击次数:619

吴甲,朱一新
(南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摘要:高校大型仪器运行机时是反映仪器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直观性和易用性特征。该文分析了大型仪器机时指标的发展历程、定义内涵和统计情况,对高校大型仪器运行机时指标定位进行了再思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校大型仪器机时指标在共享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提出数据采集是基础、数据分析是关键、数据利用是核心,最终以机时量质提升为途径,实现仪器共享服务提升的目标。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运行机时;考核指标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956(2024)04-0238-06
大型仪器是高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物质保障。随着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的深入推进,仪器运行机时作为一个关键指标,越来越受到管理单位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在仪器考核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了监管仪器使用、反映共享效益的作用。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大型仪器"为主题词,搜索“机时"词频在2次及以上的研究论文有1183篇,说明机时是大型仪器管理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对大型仪器机时指标开展系统性研究,有助于增强机时统计分析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机时指标应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提升大型仪器管理效能、引导多渠道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大型仪器运行机时指标历史回顾
大型仪器运行机时指标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①20世纪70-90年代,尚未形成大型仪器有效机时的统一计算标准和定额标准,一般由管理主体单位记录仪器实际使用时间,根据经验和技术确定定额机时;②2000年4月,教育部修订出台了新的《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随后印发了《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教高司条函[2000]010号),统一了大型仪器有效机时的概念,明确了 03类仪器仪表类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04类机械类设备的额定机时,为高校大型仪器机时统计和考核提供了遵循;③2004年,随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大型仪器资源逐渐打破封闭、走向共享,机时指标也不断出现在实验室信息统计、大型科研仪器开放服务绩效评价等各类统计报表中,成为数据填报和分析的重点。
2 大型仪器运行机时定义和现状
大型仪器运行机时是一种数值型指标,按照《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要求,大型仪器年有效工作机时的定义为必要开机准备时间、测试时间、必须的后处理时间之和。2021年2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发布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政策制度和典型案例学习辅导三十问》对此做了补充,明确了大型仪器年有效工作机时是用于科研、实验、检测、测试等活动的全年总机时,不包括空载运行时间。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型仪器年有效工作机时统计时,应当准确理解概念,既不能将维修调试、通电空载等时间计入,也不能遗漏开机准备时间和必须的后处理时间,从而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科技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每年发布的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近6年平均有效工作机时统计情况见表1。2017-2019年度,平均有效工作机时整体已达标并逐年递增,体现出从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后,仪器开放共享成果显著,国家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工作进入全面统筹、整体布局的新阶段。受疫情影响,2020年度开始平均有效工作机时有所下降,但之后继续保持了递增的态势,2022年度已接近于疫情前平均机时数。由此可见,在仪器共享管理中,平均有效机时指标可以较为直观和清晰地反映仪器的使用效率。

共享机制下高校大型仪器机时指标定位与应用研究


3大型仪器运行机时指标定位思考
3.1 是重要指标,但不是wei yi
在反映大型仪器运行使用效率方面,机时是一个直观易用的重要指标,在评价体系中分值占比较高。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实施细则》(国科办基[2022]93号)中,仪器年平均有效工作机时占比为20分;在部分省市大型仪器考核指标中运行机时相关指标分值占比为 20%~40%(表2)。

共享机制下高校大型仪器机时指标定位与应用研究

运行机时不能简单地与使用效益对等,否则“唯机时论"将促使高校盲目追求机时,造成仪器无效运作甚至数据造假。除了运行机时指标以外,一般还考核大型仪器的管理制度、人员配置、平台配套、服务成效等情况。因此,对待机时指标,既要认识到其主体性作用,也要全面考察其他指标,避免以偏概全。将机时指标科学融入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促进成果产出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的同步提升,避免陷入“局部zui you陷阱",出现机时提高而效益却未同步提升的现象。
3.2 是量化指标,但评估不易
机时指标作为量化指标,可以设定定额机时数值作为指标考核的目标值,使仪器运行效率评估有具体的参照基准和努力方向。当前,高校一般是参照《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确定本校大型仪器的年目标定额机时。在实际运用中,由于不同仪器的属性和工作用途不同,定额测样时间无法一概而论。如果不考虑仪器所属单位具体情况,使用统一的定额机时数,那么专用仪器较多的院校很难通过考核。目前,一些高校在制定仪器管理文件时,已经将专用仪器的定额机时数调低。
为了更加客观和全面地对仪器管理成效做出评价,可以考虑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相结合比较机时数据,从单台套仪器微观视角和管理主体单位宏观视角,深入发掘仪器效率变化规律和效率水平差异。
3.3是通用指标,但各有特征
仪器机时作为一个通用的指标,可以广泛用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管理主体单位,侧重于挖掘仪器测试价值。从高校发展角度,随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学科交叉愈加深入,高校仪器面临着多元化使用场景,在向校内外提供测试服务的同时,还要承担服务好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等多重职能,因此在实际管理中,高校要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仪器有所区别,要对教学、科研、服务地方机时区分统计、整体分析。
推动高校大型仪器管理和共享工作,要善于强化运行机时指标在仪器全生命周期管理链条中的贯穿效应和联动效应,以机时数这个工具撬动仪器管理成效提升。
4 高校大型仪器机时指标应用研究
4.1 数据采集是基础
运行机时数作为基础数据,采集统计应当实事求是、精准可靠且能查证详情,机时的准确获取对于后期数据挖掘分析、利用数据辅助管理决策至关重要。
在机时采集时,要登记仪器的使用人、运行内容、使用起始时间等信息,便于后期对教学机时、科研机时、社会服务机时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在采集方式上面,推进使用信息系统和物联网设备记录机时,自动采集的方式即时获取数据,主管部门可以随时汇总查看,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自动化采集也减少了人为干预,仪器机时实时记录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当前,为了精准、高效地采集数据,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进物联网设施建设,如浙江省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绩效评价体系已经将物联网传感器安装率纳人其中。
4.2 数据分析是关键
机时汇总数据常见问题包括:①年运行机时数为估算,数据精准度较低;②机时较上年度变化幅度较大;③对外机时与对外服务单位数、对外服务收入数据不匹配等。这些情况降低了机时数据的可信度,影响后续新购、修维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决策。因此,高校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对机时数据的分析能力,例如可综合利用回归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和箱线图方法等对异常数据值进行侦测,提高机时数据准确性,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对机时数据的挖掘能力,发现不同类型、不同学院、不同区位仪器机时特征和规律,从而为将来科学制定仪器资源配置和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高校要通过完善机制、强化考核,从制度层面提高二级学院报送仪器机时数的准确性,例如设置可信度指标,对于经抽检发现实际机时低于报送机时的,等比例下降相应二级学院可信度指标值,或者通过仪器绩效专项审计,强化数据的第三方监督。将机时统计准确性纳入仪器机组绩效评价范畴,对于错报机时,以及限期整改后未有明显改善的机组,可通过调整年终绩效等方式予以督促。
4.3 数据利用是核心
4.3.1 购置论证:机时承前启后阶段
(1)饱和机时是否达到。目前,各高校在大型仪器购置论证时,基本都是参照财政部、科技部发布的《中央级新购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查重评议管理办法》,以申购单位及所在地区虽有同类设备但机时饱满(原则上年平均机时达1200小时以上),无法满足当前研究需要作为一个基本标准。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着因仪器类型不同导致机时有较大差别,高校要通过调查研究,为校内各类仪器制定更具体的年平均饱满工作机时标准。
(2)未来机时是否规划。机时指标可以用于购置论证,而购置论证也可以反作用于仪器机时提升。高校购置论证作为资产配置审批第一道关卡,一定要把好购置入口关,申购方必须确定仪器购置后年zui di有效机时数,在论证会上经专家讨论通过后,学校与二级学院签订大型仪器使用机时和开放共享承诺书,未实现承诺内容则会影响仪器维修资助和新购审批,长期闲置和低效运行仪器将进行调拨,从而对其形成约束力和驱动力。
4.3.2个管理使用:机时潜移默化阶段
建立与仪器机时指标强关联关系的仪器管理办法,有助于建立机组管理人员重视机时数的意识和导向,自觉提升仪器使用效率。
(1)共享使用计费依据。仪器使用计费方式包括预约机时收费、送样收费,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涉及机时收费的部分,要在准确记录仪器使用起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基础上,结合仪器峰谷设置分时段费用标准,实现仪器共享使用的精确计费。
(2)仪器相关评审依据。建立与机时数相挂钩的仪器维修费资助、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房屋占用费补贴、共享测试费补贴、仪器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机组人员职称申报等评审体系,促使二级学院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共享中的主观能动性。
(3)仪器盘活调拨依据。财政部2022年10月25日发布的《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对大型仪器闲置标准做了界定:连续3个月以上未使用或上一年度使用频次低于10次(或有效运行机时低于100小时),因此,要合理用好机时数作为低效仪器盘活调剂的依据。
(4)测试资源分配依据。鼓励校内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仪器日常管理,仪器管理单位可借鉴仪器管理会员制度,会员单位提供仪器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对应获取仪器使用机时。
4.3.3 绩效考核:机时追本溯源阶段
大型仪器机时数据是绩效考核指标中的首要指标,决定了其考核能否达到“合格"底线。在此基础上,机时数可以衍生其他可量化考核指标,便于大型仪器考核时各二级学院之间多角度横向比较,常见的机时衍生指标如表3所示。

共享机制下高校大型仪器机时指标定位与应用研究

在机时考核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仪器机时指标要与研究成果、培养人数、收入等其他指标配合使用,形成指标合力,最终仪器机时数可折算为分值,与二级学院仪器绩效考核挂钩。
(2)反馈性原则。仪器购置论证时,机时承诺是对仪器的使用规划,绩效考核则是对仪器的使用总结,因此未达到预期的应当反馈二级学院,督促其溯因整改。
(3)深入性原则。要深入发现数据背后的管理问题,如当两个二级学院平均机时趋同时,“方差"较大的学院是否存在个别仪器机时数异常的现象,“成果"较少的学院是否存在仪器功能开发单一、使用不充分的问题。
(4)公正性原则。非涉密和无特殊规定的大型仪器,要通过公示将仪器自用机时和开放共享机时等数据向校内师生和校外用户展示,确保考核过程的公开透明。
4.4 服务提升是目标
要实现仪器服务提升的目标,需要以考核中发现的仪器管理问题为基础加以整改,实现机时时长和质量双提升,特别是当仪器机时数趋于饱和时,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仪器单位时间产出效益。
4.4.1 时长增长促服务
(1)延长对外开放共享时间。探索24小时全时段开放机制,设置工作时间服务时段和非工作时间服务时段,采用分时段收费标准,配备相应的管理制度、人员和软硬件,使仪器可利用时间zui da hua。
(2)拓展仪器使用受众对象。积极寻求对外共享机会,深度挖掘潜在项目,与用户精准匹配,在仪器检测服务基础上,衍生新的开放共享途径,例如:湖南大学出台《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面向本科生开放管理办法》、南京理工大学成立“废旧仪器设备拆装工坊"、南通大学开展200米饱和潜水模拟系统潜水科学营等。
(3)建立仪器保养维护机制。在开放共享鼓励政策实施后,仪器机组主动关注仪器健康状况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但受限于条件因素,有必要借助专业化仪器维保机构,为仪器开展定期的“体检",通过保养维护提前发现问题,减少仪器宕机造成的机时空档期"。
4.4.2 质量提高促服务
(1)建立实体公共服务平台。当前,高校基本都已建立了仪器在线服务平台,但在实际管理中,对于通用性较强、服务受众面较广的科研仪器,可以统筹纳入校级或二级学院实体公共平台,施行集约化和规模化管理,提高仪器共享综合服务能力。
(2)提高机时预约整合水平。优化和升级仪器在线服务平台,配套建立移动端应用,方便用户随时随地预约仪器机时。建立合理的机时预约取消管理机制,减少临时取消预约导致的机时浪费。热门仪器要兼顾机时预约公平性,限制个人预约机时上限,防止出现机时独占现象。
(3)提高仪器资源分配能力。加强项目前咨询沟通,机组人员可以协助用户完善测试方案,提高仪器测试成功率。仪器测试数据获取和分析相互独立,避免数据分析时对仪器资源占据。对于无须用到指标更先进仪器的测试需求,要建立需求分流机制,以免“低需求"挤占“高需求",造成仪器高配低用的机时浪费。
5 结语
高校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机时指标的定位,充分考虑自身在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方面承担的多重职能,坚持建立正确的“机时观",精确采集、科学分析、多元利用机时数据,以机时数时长和质量共同提高为途径,最终实现仪器开放共享服务提升的目标。管理部门要在大型仪器机时数普遍逐年提高的背景下,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效益评价体系加以引导,避免出现目标要求和开放成效之间的偏差。


文章来源:《实验技术与管理 》第41卷 第4期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除


Baidu
map